开发区医院发挥MDT多学科专家优势,成功抢救高危肺栓塞老人!
前文提示:6月1日下午,在开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血管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导管室等多学科医护团队紧密配合下,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将古稀高龄的高危肺栓塞患者成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一、古稀老人突发昏迷紧急入院
6月1日下午,73岁的刘阿姨在家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家属发现后立即将她送往家附近的开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接诊后,急诊科姜凤久主任紧急开通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立即组织医护团队进行抢救,在给予抽血、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请心内科张舒主任、呼吸内科沈波主任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此时患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经过心血管、肺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再结合D-二聚体(患者28.82 ug/ml,严重超标)检查结果,专家组判定患者是因膝关节置换术后长期卧床导致的急性高危肺栓塞!
急诊科医护团队紧急施救
肺栓塞通常是指由于血管内的血栓栓子脱落,通过体循环在肺动脉处堵塞造成的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90%左右的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导致的。而像刘女士这样的下肢手术,术后一会用药不当或康复训练不够充分,很容易引起肺栓塞。肺栓塞一旦出现十分凶险,短时间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全身冷汗、抽搐、昏迷,死亡率高达30%;一旦出现休克,最佳的抢救时间只有十分钟到一小时。此时患者的生命就在一线之间。
肺栓塞病理动画示意图
二、多学科医护团队联合施救
检查抢救同时进行
心内科张舒主任决定与血管外科专家王建国,共同为患者实施肺动脉溶栓、碎栓和取栓手术。在王大明主任带领的麻醉科团队为患者实施麻醉和气管插管后,通过数字减影机(DSA)的引导,专家将导丝在下肢右侧股静脉处录入,经过心脏再进入到肺动脉,通过导丝将血栓破碎的同时再注入阿替普酶进行溶栓。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两度出现休克,高压低于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70%,全身抽搐、瞳孔出现散大。
专家正在实施肺部介入手术
生死一线之间,开发区人民医院多学科医护团队紧密配合,全力抢救,急诊科护士轮番上阵实施心脏按压;王建国与张舒主任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高超的手术技巧,成功完成手术。十分钟后患者开始恢复意识,最后将溶解的血栓取出。
手术完成后患者生命体征迅速恢复
随后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ICU)给予后续的高级生命支持和系统治疗。目前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明显好转,家属得知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对医护团队表示由衷的感谢!
三、肺栓塞成功抢救关键在于强大团队
目前高危肺栓塞的抢救仍是临床救治的难点,涉及到急诊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血管外科、超声影像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如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多学科医疗资源迅速整合,精准高效施救,能够通过微创介入成功治疗肺栓塞的案例更是屈指可数。非常考验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医疗实力。这次高危肺栓塞的成功抢救,充分展现了开发区人民医院作为三级综合医院的多学科联合优势,以及胸痛中心拥有高效诊疗流程和迅速整合医疗资源的强大能力。开发区医院将继续推进医院高水平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沈城西部地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