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美食从早吃到晚
中午披萨配可乐
下午奶茶搭甜点
晚上啤酒加烤串
却依旧四肢纤细
体重想上都上不来
而我每天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又是跑步,又是撸铁
挥汗如雨,如此努力
难免偶尔用一顿大餐奖励自己
但!
稍一多吃,体重便立马飙升
那么,灵魂的拷问来了:
世界为什么如此不公?
那些吃不胖的人
究竟是何方神圣?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胖和瘦的问题
区别1:贪吃基因
为什么说这个基因和吃不胖有关?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基因,以及它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贪吃基因”在医学上的正经名字,叫做FTO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你吃东西后是否容易产生饱腹感。
它有两种基因型(AA或TT)。
不同人可能会携带不同的基因型,而携带其中某一种基因型的人,进食后常常没有饱腹感。
总是没有饱腹感,就总是想多吃、加餐,吃到自己觉得饱了才停下。
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自己没吃多少,但其实已经比别人多吃了太多,热量的摄入也早早就超标了。
害,饱腹感这个东西,就如同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推着你去不断进食。
所以,如果你总觉得自己有着无法控制的食欲,也别太怪自己,也许是你的“贪吃基因”在作祟。
区别2: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就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消耗。
通俗来说,基础代谢就是你坐那儿一动不动时,身体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那基础代谢又是怎么跟胖瘦扯上关系的呢?
我们从结果来倒推:
想要瘦,本质上是要有热量缺口,也就是每天卡路里的总摄入量<总消耗量。
总摄入量很好理解,就是每天送进嘴里的食物饮料所带给我们的能量总和。
总消耗量由两部分组成:
一天下来包括通勤、锻炼在内的基本日常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基础代谢。
在胖瘦面前,基础代谢就如同开挂一般的存在:
假如你朋友小红一天的基础代谢是1400千卡,而你只有1200千卡,那么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家每天可以比你多吃200千卡的东西(大约一碗米饭)。
这样看上去就好像人家吃不胖,而你一吃就胖。
说到这里就已经很清楚了,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一个基础代谢比较高的人更容易形成较大热量缺口,也就相对更容易瘦。
科学健身,提升骨骼肌的含量
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有更多的肌肉。
这是因为,骨骼肌的含量是影响基础代谢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你坐那儿不动时,身体里的肌肉比脂肪消耗的能量多得多。
也就是说,静息状态下,肌肉是能量消耗的主力军。肌肉变多了,基础代谢也就上来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非得练成这样——
通过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的科学结合,逐渐紧致的肉肉、若隐若现的肌肉线条,就是步入增肌正轨的最好见证。
拒绝节食
世界几大错觉之一:“嗯,我最近都没吃晚饭,我该瘦了!”
为了制造热量缺口,不想动的人可能会选择节食,试图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减少能量摄入。
但这种做法可能只有心理安慰,残酷的事实却是:长期节食后,你的基础代谢也会下降。
基础代谢本质是机体内部自动消耗能量的过程,如果能量摄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会导致身体自动消耗能量的动力不足。
就像手机电量低又充不上电时,自动开启了“省电模式”。
久而久之,身体在消耗能量上就会“消极怠工”,基础代谢水平也就被拉下来了。
所以,提高基础代谢的基石,就是一日三餐都按时吃。
只不过,在营养搭配和能量摄入上要多多注意:比如有意识地少油少盐,一定程度控制碳水摄入等等。
有时,“吃不胖”并不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
当你开始长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要当心可能是以下这几种疾病的表现了:
甲亢:甲状腺激素是负责人体代谢的重要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人体代谢就变快,不仅吃得多、瘦得快,还会怕热、心悸。如果不及时治疗,发生甲亢危象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虽说胃是正常的,甚至可以吃很多,但由于营养在小肠吸收利用率低,真正进入身体的热量很少,所以才不会发胖。
神经性厌食症:又叫进食障碍,一种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患者以女性居多,要减肥,吃了又后悔,就采用手抠嗓子等方式催吐,把刚吃的东西吐出来。这样食物基本没有吸收,人会越来越瘦,最后导致重度营养不良。
此外,糖尿病、一些恶性肿瘤(如肝癌和胃癌)、结核病、慢性感染也会导致消瘦。
所以,“吃不胖”并非永远都是一件好事,一定要留意自己的“吃不胖”是不是在向病态发展。
也许,易瘦或易胖
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我们控制
但这都不妨碍我们
朝着自己理想的身材努力
无论你是因为胖了想减肥
还是因为太瘦想增重
坚持科学锻炼,搭配合理饮食
才是不伤害身体的正确路线
如果这样还是没达到理想的身材
也别灰心
有些先天性因素是我们无法超越的极限
比如,严重的先天性肥胖
可能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专门的治疗
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
追求理想身材
一定要走科学的道路
刚开始也许效果并不明显
但,别急于求成
毕竟
在实现理想身材的路上
你已经成为了更健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