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天气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15204057831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宣传

吃出来的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抗炎饮食,有4个要点!

发布时间: 2021-06-24 浏览量:2176

案例:

58岁的李叔叔,总胆固醇、坏胆固醇指数都偏低,血压、血糖也都正常,平时也没有抽烟、酗酒的习惯,却因动脉粥样硬化放了六个支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李叔叔的体检表上有一项超敏感C反应蛋白的指标偏高了。超敏感C反应蛋白偏高,预示着身体出现了慢性无菌性炎症。这时,即使体检血脂、血压、血糖显示正常,也可能出现斑块。


那这无菌性炎症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沈阳开发区医院),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内科


01

什么是慢性无菌性炎症?


炎症,是有血管的活体组织对损伤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但在医学上,根据炎症的发生是否与细菌感染有关,可分为“细菌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大类。


无菌性炎症,指人体发生机体障碍疾病和顽固疼痛的部位没有任何细菌感染,病理检测也找不到任何有微生物侵害的迹象,是无菌性的,没有病源菌的炎症。


举个例子,我们的膝盖磕到桌子时,会发生淤青,其实也是血管炎症的一种表现。



因此,抗菌消炎药对它不起任何作用,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但因为它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炎症,所以又叫慢性无菌性炎症。


无菌性炎症对血管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甚至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三高、自由基损坏、动脉粥样硬化、癌症、阿尔茨海默病……



02

慢性无菌性炎症

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症反应程度决定着斑块的稳定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慢性无菌性炎症会一步步破坏血管!


1、破坏血管内皮


当机体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时,它会反复破坏、攻击血管内皮组织,但人体免疫机制又会自行修复受损组织。


如此一来,血管内皮组织就会处于不断的反复修复中,易造成血管内皮增厚,血流受阻,甚至成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病理基础。



2、诱发动脉硬化


炎症可以直接感染血管壁细胞,损伤内皮的屏障功能。


一方面,会使表面粘附因子增加,白细胞聚集在血管壁,并产生炎性介质、释放自由基,让坏胆固醇有机可趁;另一方面,当慢性炎症渗透到血管中膜时,它会刺激纤维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造成中膜平滑肌增生,进一步形成动脉硬化。


3、血栓


随着慢性炎症的侵入,血管内皮不断增厚,血流受阻,进而可能形成斑块。而“炎症因子”又会激活血液里的白细胞,与血小板反应后也可能发生血栓。


若血栓形成在心脏,可出现心肌梗死;在脑动脉,可发生脑卒中;若肾脏、肠道动脉发生血栓,可出现肾脏血栓、肠系膜动脉栓塞。



·提 示·

如果无菌性炎症发生在小血管,渗出后会跑到血管外,可能引起肺部、肠道、食管等组织的反复性增生,甚至诱发癌变。


03

无菌性炎症的判断方法


慢性无菌性炎症看似离我们很远,但有研究发现:一个糖尿病患者的前期,一定患有慢性无菌性炎症。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无菌性炎症呢?


测握力,看身体机能


非优势手的握力测试,能在一定程度上测出身体机能。一般而言,握力越大,说明身体基础越好,长寿的机会越大。但若肌肉萎缩,握力下降,可能预示着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身体发生了变化。


▲握力正常值


抽血化验看指标


血液检查中的超敏感C反应蛋白(h-CRP),是反应身体炎症水平的指标,也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注意不是C反应蛋白)。


正常情况下,超敏感C反应蛋白在0-3毫克/升范围内。一旦高于3,且排除了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就表明体内可能存在慢性无菌炎症、血管内皮正在受损、慢性疾病正在发生。



·提 示·


我们都知道坏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元凶”,但随着超敏感C反应蛋白的增加,即便坏胆固醇指数非常低,其心肌梗死的危险也会从9%增加到13.1%,是正常人的3倍。



04

营养不良

竟会导致无菌性炎症


营养不良是无菌性炎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两方面。


1、营养过剩


摄入的能量远高于机体消耗的能量,会造成能量堆积,引起肥胖、高血脂等一系列慢性疾病。


2、营养不足


一方面,摄食不足,消耗过多会造成营养不足;另一方面,过于单一的饮食方式也易造成营养失衡,比如: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肪比例严重失衡。


长期营养不良会让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紊乱,进而诱发无菌性炎症。常见的头疼、鼻炎、咽炎、中耳炎、关节疼痛、乳腺增生、痔疮、烧烫伤等,都可能是无菌性炎症的表现。



05

对抗无菌性炎症

从餐桌开始“消炎”


很多情况下,无菌性炎症的发生与饮食相关。如脂肪酸的比例不合理、碳水化合物比例太高、微量营养素和可溶性纤维素摄入太少等都会导致体内无菌性炎症的形成。


专家表示,通过在饮食中查漏补缺,调理膳食结构,能明显降低无菌性炎症水平。


1、降低碳水比


膳食平衡提倡的碳水化合物比例是50-60%,蛋白质比例在12-14%,脂肪比例低于30%。


但不少人都属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不仅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还会增加甘油三酯升高的风险。


大米、面粉、白面包等精细化碳水化合物,及水果、含糖饮料、酒类等都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过多食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平常可以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的基础上,适当用淀粉豆、杂粮等代替部分精细主食。



2、协调脂肪酸摄入比例


人体必需的三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N3和N6,它们的比例不合理会加速氧化反应,带来衰老、慢性病等问题。


专家指出,N6脂肪酸主要来自植物油,普遍摄入过多;而N3脂肪酸主要来自亚麻籽和深海鱼,通常摄入不足。


因此,建议有意识地每周吃两次深海鱼类。午餐、晚餐选择不同食用油,保证脂肪酸摄入均衡。


·小贴士·


脂肪酸合理的饮食可以抗炎,从而达到预防慢性疾病的目的。


核桃是树坚果里唯一一个含N3脂肪酸相对比较丰富的,占20%左右,榛子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两者搭配能改善脂肪酸的摄入比例。每天可以吃2-3个核桃,或者8个榛子。



3、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我们常吃的粗粮、豆类、干果中主要都是不可溶性的。


而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吸附裹挟肠道油脂,有利于降低胆固醇;还能吸附肠道内的水分,刺激大肠壁,改善便秘。


海带、紫菜、魔芋、蘑菇、山药、木耳等物质中均有较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没特殊禁忌疾病的话可适当多吃。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慢性无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


4、注重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却与健康息息相关,任何一种营养素的摄入不足,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机能异常。


曾有报道指出,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会减弱免疫机制,降低抗病能力。因此,日常要注意多方面的营养摄入,每天吃够12种食物,更好地达到均衡饮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