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天气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15204057831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宣传

全国残疾预防日科普: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建设健康中国

发布时间: 2022-08-25 浏览量:1577
2022年8月25日是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建设健康中国。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残疾预防

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伤害、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残障。

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预防工作高度重视。为增进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推动残疾预防事业加快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全国残疾预防日”。

我国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07%,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1名残疾人,他们面临着肢体活动、听力语言、精神、智力、视力等方面不同的障碍。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工作节奏较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增加了残疾发生的风险。

而且,我国每年新生缺陷儿约有90万例,0-14岁的残障儿童817万人。这些残疾儿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且也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普及残疾预防相关知识迫在眉睫,残疾预防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可以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残疾预防需“从我做起”。

残疾预防的内容有哪些

一级预防
即通过免疫接种、预防性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二级预防
即通过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

三级预防
即通过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器具使用、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防止残疾后出现残障。

残疾预防有哪些核心知识

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
1.有计划怀孕,避免大龄生育。
2.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孕育健康宝宝。
3.主动接受婚前保健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4.不偏食,补叶酸,科学补碘,合理控制体重。
5.防止孕早期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6.定期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
7.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
8.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二)着力防控疾病致残

1.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
2.坚持运动,吃动平衡,避免超重肥胖。
3.不吸烟少喝酒,远离二手烟。
4.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5.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6.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远离传染源,及时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7.保持心情愉悦,与他人和谐相处,发现心理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8.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规范治疗。

努力减少伤害致残

1.照看好儿童,防止溺水、跌倒、坠落等伤害。
2.营造安全家居环境,加强平衡锻炼,减少老年跌倒。
3.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
4.购买正规产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5.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6.学习避险、逃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7.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科学处理损伤。

显著改善康复服务状况

1.尽早开展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2.树立信心,坚持系统康复训练。
3.科学适配辅具,提高生活质量。
4.勇敢面对残疾,主动走出家门。
5.家属积极参与,全面介入康复过程。
6.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
7.爱护无障碍设施,主动为残疾人提供便利。